崇论闳议,期以行远。20201026日下午,广西大学君武学者讲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选民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翻译与学养”的讲座。该讲座是庆祝外国语学院建院80周年的“崇远论坛”系列讲座之一,由我院陈大亮教授主持。


357a64acb1dff5b22c743679ff085e1


    罗选民教授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澳大利亚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委员会(arc)人文艺术部外籍委员、(香港政府)大学教育基金委员会(ugc)人文艺术学部委员;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英文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内外出版有《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translating china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 ltd.)、《翻译与中国现代性》等二十余部,其中《翻译与中国现代性》列入2018国家社科基金学术外译项目,语种有英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有译著《西南联大英文课》、《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等十余部,共计百万余字;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ameriasia, babel,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meta,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translation studies,《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学报》等发表论文15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金重点项目《中国典籍英译的传播与评价机制研究》。从1993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f4cb9e9c10de07fe2bfbbe260c2e6e0


     罗教授从“何谓学养”谈起,以清华外文系教授叶公超为例,指出学养外化表现在一个人的整体气质上,内化则为人格的体现。学养是学识、修养的概说,对人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启迪智慧和增强悟性与创造能力、提高品味的重要作用。罗教授认为:“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学养,有学养的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学养对一个人文学者尤为重要。”这一阐述发人深思,同时鞭策着翻译者不断修炼自身的学养。

     在“翻译与学养”这一论题上,罗教授认为翻译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是一种历练思想的行为,是一种承载文化生息的行为。翻译超越了客观世界、情感世界,到达心灵世界,是一种对美的卓越追求。罗教授认为,同样是翻译,可以有translationtranslation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translation对一个人的学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教授援古证今,从彦琮的“八备说”到清华学者罗念生、曹禺、杨绛与查良铮,他们将翻译与自己的人生、社会文明发展结合起来,用翻译升华自己、陶冶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与学养。罗教授还以自身学术修炼为例,分享译著《耶稣基督的上帝》翻译的心路历程。原著god of jesus christwalter kasper的经典著作,内容涵盖宗教、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等等,对译者的学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罗教授历时八年完成了这部数百注解、40万字的译著,创造性地提出自己对神学翻译的见解。译著一经面世便全部售罄,目前已被列入三个不同学术系列的丛书,出版了三种不同版本。

     在“翻译和学养存在的问题”部分,罗教授指出目前的部分翻译工作者还未摆脱功利思想的影响,对翻译还存在一定的无知和偏见,学养的土壤还不够深厚,受社会因素影响,翻译正在上演“经典的退场”和“大众的狂欢”。

     在提问环节,罗教授就学生有关译者是否应该隐身这一问题指出,在译者地位问题上,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努力让译者“显身”,如莫言的译者葛浩文及我国清末民初涌现出的一批创作与翻译并举的翻译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还应尽量“隐身”,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本次讲座中,罗教授向各位翻译学习者、研究者展示了一位翻译家应具备的学识、学养和家国情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不可多得的学术盛宴,广大师生受益良多,对学习翻译、研究翻译的本质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