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 30日晚,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蔡新乐教授应邀在腾讯会议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译论需要训诂的支持:严复‘三难’的历史遗产与重译”的讲座。该讲座是庆祝外国语学院建院80周年的“崇远论坛”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由我院陈大亮教授主持。

蔡新乐教授为中山大学博士,现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社会兼职有: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一级学会理事;《廣譯》(与台湾政治大学合办)联合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蔡新乐教授深究翻译理论,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包含可与西方传统相提并论的思想交流系统,在南京大学开设“翻译哲学”课程,出版专著《翻译哲学导论》,同时发表了一系列以儒家方法论为题的论文,以期推动有关探究。他的专著有《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及《翻译的本体论》等数十部,他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及《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译著主要有《詹姆逊文集》(第四卷)及《霍普金斯文学批评与理论指南》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理论的中庸方法论研究》。

讲座伊始,蔡新乐教授概括介绍了此次讲座的两个聚焦点:一是探讨如何纠正过去对严复翻译思想的理解偏差,重新认识严复的翻译思想,二是探讨从儒家思想解读严复翻译思想时应配合使用什么研究方法,从而达到重新正确认识的目的。

首先,蔡新乐教授从研究背景讲起,指出儒家经典英译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现象:现代以前,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译者在翻译儒家经典时带有基督教义色彩,导致译作中出现非儒家思想的内容;现代以后,许多译者没有摆脱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翻译儒家经典时用西方思想同化儒家思想,出现大量严重的翻译问题。由此,蔡教授引出如何纠正过去儒家经典跨文化英译的错误路线,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中西思维差异两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体现儒家思想的‘儒家著作’的跨文化翻译,才是真正的翻译。第一,参照古人训释,才可趋向儒家思想。第二,必以儒家的‘心学’为导向,才能使训释不出问题”,说明了训诂对于翻译的指导性意义。

在讲座中,蔡教授提出,严复作为“译介西学第一人”,其译论建构以儒家为据,方法上运用训诂,但对严复的研究一直忽视了其儒家思想渊源和中国传统致思方法,这一问题值得反思。接着,蔡教授旁征博引,先以训诂方法解读了信、达、诚、雅等的含义,对一些学者过去的理解偏差做出了评论和纠正,引出translating meaning(译意)的重要性;随后,通过辨析索绪尔理论中的“译意”偏重“能指”之“概念”的“意义”传译与严复“信达雅”的导向“译意”指“传译心意”,阐述了“译意”的儒家取向与意义之源;再以“辞达而已矣”的英译为例,剖析了儒家经典英译中对心意的背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回到训诂”的解决方法;在“雅”之译proper与“正”、“义”及“礼”的跨文化处理以及“信”之跨文化处理:形训之于英译的意义和作用两个重点部分,举例示范了如何用音训、义训、形训三方面的训诂方法指导翻译过程。最后,蔡新乐教授对讲座内容作了总结,指出要警惕西方文化抨击的透视主义会将儒家经典英译导向危险的境地,重申儒家经典跨文化传译的两个要点:参考传统注疏的训诂的历史成果,同时,始终围绕着“心”做文章。讲座结尾,蔡教授提出了一些延伸性问题,启发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蔡新乐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深刻,对儒家经典英译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强调了训诂对于翻译的重要指导意义,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不可多得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