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晚,我院王宏教授应清华大学出版社邀请,在“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大讲堂”作了题为“典籍英译新发展研究”的线上讲座,讲座主持人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庄智象教授,推荐人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正栓教授。本次讲座是大讲堂的第一讲,听众多达4000多人。
王宏教授是苏州大学典籍英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翻译学科带头人(2005——2020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9——2020年)、江苏省译协中华典籍外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上海翻译》编委会编委(2009——2021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江苏省社科项目多项。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江苏外国语言文学及翻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多项。多次出席国内外翻译学术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已出版学术成果135项,其中在《外国语》《中国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1篇,在国内外各知名出版社出版著译作44部。
本次讲座中,王宏教授主要介绍了其最新著作《典籍英译新发展研究》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王宏教授首先梳理了典籍英译研究历史。他大量列举早期国内外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为推进典籍英译研究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呈现了清晰全面的历时研究成果。他以2000年为分界点,对新时代典籍英译研究新发展做出了研究阶段划分和研究特色总结。其中,2000——2009年为典籍英译理论发展期,中国典籍英译事业日益受到重视,与典籍英译相关的元理论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全国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典籍英译研究的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时期典籍英译研究具有以下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日益多元,理论工具逐渐丰富,研究的系统性逐步增强。同时,汪榕培、王宏印、李正栓等学者认识到民族典籍翻译的重要性,呼吁学界开展相关研究。2010—2019年为典籍英译理论繁荣期,研究热点集中在四个方面:文化因素、策略研究、特定理论或视阈观照下的研究、传播研究。这个时期民族典籍英译研究迅猛发展,科技典籍英译受到高度重视。该时期研究的特征有:第一,研究理论不断创新,一些当代典籍英译研究学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译论,并提出了许多观照实际的创新译论;第二,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体现在研究文体愈发多样化;第三,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在典籍译史和英译批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第四,典籍分类研究趋势明显。
王宏教授阐释了新时代典籍英译实践的蓬勃发展态势,认为典籍英译选材呈现出多样性与时代性,新时代典籍英译实践的显著特征如下:传统典籍英译主要集中于文学典籍和哲学典籍两大类,这一传统在21世纪前10年仍然呈主流态势;科技典籍英译取得较大进展;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呈现出由藏族、蒙古族逐渐向其他少数民族扩展的总趋势。王宏教授还进一步从文学典籍英译实践、哲学典籍英译实践、科技典籍英译实践、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实践四个层面总结了不同领域典籍英译实践特征。
在讲座中,王宏教授还对新时代典籍英译学术会议和新时代典籍英译课题立项做了分析,对典籍英译研究课题立项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并将近十年典籍英译研究课题归纳为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特征。在新时代典籍英译人才培养方面,王教授解读了本科生和硕博士人才培养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论文数量和招生情况等信息,分析了国内典籍英译教学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同时,还对2010年以来典籍英译教学实践的多样化研究做了总结和评述。
讲座结尾,王宏教授简要概括了中国典籍英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和学界已达成的共识,也指明了典籍英译研究领域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准确定位国内典籍英译研究现状之后,他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具体措施吸引人才从事研究、提倡研究者有效借鉴西方国家传播文化价值观念的方式、重视数字人文研究以开拓研究路径与革新研究方法等。最后,在问答交流环节,王宏教授为提问听众答疑解惑,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